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辽朝的变化(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242 字 2021-03-27

西域的变化赵祯看在眼中,但他并没有立刻去处理这事,相反他选择对西域进行了放纵,甚至把朝臣们的奏疏留中不发,对西域都护府的请求也置之不理。

大宋这个国家实在太过庞大了,一旦采纳了朝臣的建议,一旦保护这些商贾,最终很可能使得大宋出兵西域这件事不了了之,而变成一种外交上的斡旋,派出使团进行训斥。

这是赵祯最不希望看到的,这个时代人们眼中的西域是出了玉门关之外的任何地区,其中也包括了后世的新疆地区,拿下西域是赵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且不说这里是大宋通往西方世界的走廊和桥梁,也是大宋西北安定的重要所在,但赵祯不会盲目的出兵,也不会进行无休止的战争,他所需要的土地是对大宋有用的地方,而不是扩大自己的疆土为目的。

眼下大宋的商贾付出的代价就是日后赵祯从西域身上捞回的好处,要使一方安定,就必须有付出才行,而眼前的西域就是这么一个贪婪的怪物。

至于大宋商贾的损失,赵祯相信,这些商贾损失的只不过是多挣钱的机会而已,亏本是万万不可能的。

至于性命…………西域人也是为了发财,杀了这些商贾之后,自然会减少西域的吸引力,这是杀鸡取卵的事情,谁会去干?别把西域人想的太过简单,他们也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思维。

至于那些死在西域的人,他们要么是死于灾害天气,毕竟西域的沙暴也不少,要么便是被劫掠之后没有吃喝最后死在野外,或是破产之后自寻短见。

这种情况早已是屡见不鲜,奏疏中的内容多有夸大,赵祯也已经习惯了。

西域的东西赵祯能看得见,而辽朝他便极少去观察,现在通过西域的奏疏,赵祯猛然发现辽朝好似也在西域分了一杯羹,这是极为少见的情况。

大宋的西域都护府建立在伊州,和唐代的安西都护府高昌相距甚远,在这里建立都护府的主要作用仅仅是为了防御西北,而不是控制西域为目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宋在消息上落后了一步,待辽人开始了大规模通过西域行商之后,赵祯才发现,而西域都护府也急急的发文奏报。

西域诸国仿佛是为了联合辽朝对付大宋,一如他们当年联合大宋对付西夏一般,给予辽朝最大的便利就是给辽人开始通道,让辽朝的商贾安全的从西域通过,并且带着大量货物前往西方世界赚钱。

这一下便让辽人尝到了甜头,从大宋买来的茶叶居然能在西方的大秦换取数倍甚至十数倍的财富,而瓷器,布匹,锦帛更是有价无市!

他们要做的无非是比宋人走的更远一些,很多宋人商贾都是为了省事而把货物贩卖给西域人,或是走海运卖去阿巴斯王朝,他们赚的钱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真正的大头其实都被西域人和阿巴斯王朝赚取了。

通过西域,辽人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财富,有了第一桶金之后,辽人便也开始仿照大宋开办工厂了,并且太后萧挞里也积极的派人研究格物。

为此她再次向大宋发了国书,希望赵祯能把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传播给辽朝,让他们获得文明之光的滋润,这一国书得到了不少朝臣的赞同,在朝臣们看来这是辽人趋于汉化的表现。

同国书一起抵达的还有不少的读书人和匠人,他们前往大宋的主要目的便是学习,这是自唐朝开始便有的留学生制度,大宋国内有不少的外族学子,其中就包括倭人,高丽人等等。

但辽朝和其他国家不同,辽人派来的学子都是往格物院中钻的,而大宋的格物院是并不对外族学子开放的地方,即便是宋人学子也极少有资格能进入其中。

对于科学技术,赵祯一直秉承着独自占有的态度,谁也不可能从大宋获得先进的格物知识,至于其他的比如儒家经典,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