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弹劾,虞淳熙员外郎,与吏部尚书孙鑨也是老乡。吏部只同意了袁黄一人的弹劾,其用意是当时朝鲜正在用兵,袁黄被罢无疑临阵换将,自乱阵脚,而且袁黄又是王锡爵的门生,所以吏部要用袁黄来作文章来全盘推翻弹劾。
哪知道吏部狠,王锡爵更狠,他授意刑部给事中刘道隆上疏,认为吏部此举非体,要罢就要全罢,哪里只有罢免一人的道理。
双方你来我往,最后王锡爵将孙鑨,星、虞淳熙、杨于庭,袁黄等安了结党的帽子,一并罢职。
从始至终,袁黄都如一个棋子般被人拿捏,王锡爵没有看在门生的面子上保他一次,吏部还拿他当作王锡爵要害攻击了半天。
林延潮当即取出圣旨宣读了朝廷对袁黄的处置。
袁黄听完后,不由落下眼泪来,一旁刘黄裳,于仕廉也不由跟着拭泪。
宋应昌叹道“赞画入朝以来为大军兵粮调度,联络朝鲜官员出力甚多,我之前上疏奏功于军前,没有料到今日之事,但雷霆雨露具是天恩,赞画一路保重。”
袁黄点了点头向林延潮长长一揖道“学生拜别恩师!”
袁黄六十之龄称林延潮为恩师,有些不太像话,但官场上和科场上就是如此。此刻众人都看向了林延潮,因为林延潮有专赦之权。
也就说他可以赦免袁黄之罪,保他留下戴罪立功。这就是为什么,内阁不早早处置袁黄,非要让林延潮到朝鲜后再处置袁黄的道理,这大概是王锡爵的想法。一路上来朝鲜,也有官员请林延潮念在师生情分下保下袁黄。
李如松在旁看着没有言语,至于身后的李如柏,李如梅对于袁黄也没有好印象。
袁黄以主事的身份因军功不平,竟面责于三军统帅李如松不公,李如松对左右事后都道,此可恶老和尚。
故而这一次众人也看林延潮如何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最后保住袁黄。
林延潮对袁黄道“这一次为大军平倭你出力甚多,无论是参赞军机,还是调拨粮草你都有大功,更不用说你以衰老之躯,事事仍勤勉有加,但正如方才制台所言雷霆雨露具是君恩,一时回乡倒也是不错。将来叙功之时,朝廷也不会忘了你的。”
袁黄长叹一声道“学生谢过恩师。学生不求寸功之赏,唯可惜鸟未尽,良弓藏!”
袁黄这么说,众人更加难过。
确实袁黄在处置军务上并没有差错,但因卷入党争而被罢免,着实不公。
而众人见林延潮没有保袁黄都是出乎意料之外,就算林延潮不念袁黄是自己门生,王锡爵的面子他总该看一看吧。
宋应昌见此则欲言又止,最后不出一词。
然后众人看着袁黄脱下官袍,坐着一辆驴车离去,身旁唯有两名小卒护送。这一幕更是令人不胜伤感。
“真是鸟未尽,弓已藏!”于仕廉难过说道。
另一赞画刘黄裳则是默然不语。
见此林延潮将袁黄免职后,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也是返回军中。
李如松道“启禀经略,眼下军粮已从海上抵达,又添数千援兵,我等将士人马已得食,正思大举进兵,收复王京之时!”
林延潮道“不急于一时,先洞察倭寇军情再说。贵部多是骑兵不如等入秋之后再行作战!”
李如松欲求战,见林延潮不肯,于再三恳请,但林延潮却不肯答允,只让他全军备战等候军令。
李如松一走,宋应昌也是向林延潮告辞。
林延潮道“也好,制台驻于义洲,策援我军后路,保障补给之事。”
宋应昌,李如松都走后,林延潮帐下剩下刘黄裳,于仕廉二人。
不过这边朝鲜又给他派来了接洽使,此人乃平安道监司李元翼。
李元翼与柳成龙一样都是南人党,也是出身于朝鲜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