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意见(求订阅,求月票)(3 / 8)

茶几上的笔洗开口说道。

孙奶奶拿出眼镜,虽然粗看不像老东西,但是既然让自己来,肯定有些说法的。

一上手,孙奶奶也是惊讶的:“咦……。”

仔细看了起来,刘哲的太奶奶还拿出手电递给孙奶奶,孙奶奶看了也有二十分钟。

“这件应该是真的,就是这光……。”孙奶奶放下笔洗,开口说道。

刘哲的太奶奶听到这话,笑着说道:“我也很疑惑,不过小何说可能是油墨造成的,我不敢肯定。”

“这话有道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孙奶奶还是有些疑虑,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

刘哲的太奶奶说道:“也许保存的不错,只要在干燥的环境下,应该没多大问题,毕竟油墨都可以存放到现在。”

“没事的,这就是几百块买的,我反正不卖,放在书房当工艺品也不亏。”何贵说道,这话没错,这笔洗的颜色十分的亮眼的。

古董断代很难的,特别是造假,至于说科学仪器鉴定,瓷器经过一次x光照射,好像就可以增加多少年的历史。

两个老人家,当然不会以为何贵说的是真的,古董这玩意看书都能看会的话,就不需要专家了。

那么只有一个原因,这人手里有这真品,或者上手过真品。

钧窑鼓式三足笔洗,就连两位老人家都没机会上手,因为在一个大博物馆里面,可能上手的人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这倒也是。”两位老人互相看了一眼,微笑的说道。

说真的,两位老人哪怕去潘家园,看着这玩意,也不会上手的,看起来明显就像是假的,而且这种东西真的会在地摊上?

但是一上手,就感觉不对了,质感,完全不一样的。

每个时代的泥土不一样,烧制工艺不一样,以前大部分是木炭烧的,现在大部分是焦炭,或者是干脆电炉子烧的,其中过程就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木炭要烧几天,现在电炉根本要不了多久,而且闭炉等等工艺也不一样。

从制作,到烧制,跟古代不可能完全一样,古代是多少匠人的心血,现在呢?

所以造就了质感不一样,行家只要摸一下,就知道一个大概了。

“小何喜欢古董?”孙奶奶饶有兴趣的问道。

“就是图一乐子,反正钱也不多,太贵的肯定玩不起。”何贵呵呵一笑的说道。

孙奶奶点头:“玩就好,古董这一行水很深的,当做爱好就可以了。”

“嗯嗯,师娘,孙姨,那我先走了。”何贵感觉与这些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于是开口说道。

两位老人点点头,刘哲跟何贵一起出来,何贵把砗磲珠子递给刘哲:“拿着,见者有份,这两件就不给你了。”

“哥……真给我啊,这也不便宜?”看着手里的砗磲珠子问道。

何贵点头:“给你了,我先走了。”

何贵说走就走,回到招待所,就把两件东西放到87年,然后自己先坐动车走了,中途给何光荣发了一个信息,又给刘坤发了一个信息。

就说买了两件东西,不方便坐飞机。

何贵发现周宁宁看自己的目光不一样,索性先走了,加上87年那边年底了,事情多的不得了,早点回去也好,反正没什么事情了。

何贵还真走对了,下午孙奶奶回去,周宁宁的爷爷回去之后,听到有这样的宝贝,也就来了兴趣,但是联系何贵的时候,何贵已经在高铁上了。

何贵直接回了农场,要把宝贝放在农场,其实乡下的这种农场安全性才是更高的。

一方面这种偏僻地方农场只有一条路,来了陌生车子,人,附近的人都会多看你几眼,另外路口也有人看着,大门还有老大爷。

农场也有监控,现在监控都与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