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虏入关,攻城掠地,屠戮之惨,人理灭绝。余握管至此,几乎一字一泪,有不忍书而不忍书者,然大明忠臣义士,庙堂上下,前仆后继,甘死如饴,其义烈忠忱,直足擢日星而动河岳,幸鲁王监国,版图日渐恢复,收复两京,复兴大明指日可待,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今余奉监国旨,记录我大明忠贞将士诸君子殉节情事,以表彰忠义。”
朱以海在穹隆山下翻看着复社四公子呈上的复兴报第一期样刊,其中开篇头版头条便是大明忠义殉节录。这个头条是朱以海钦定的,将做成系列连载。
从朱以海出生那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佟·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以七大恨正式告天起兵叛明开始,记录二十七年来,为大明殉难死节的忠义文武。
第一批殉节名单呈上,有孙承宗、史可法、卢向升、孙传庭、左懋第、袁继咸、倪元路、李邦华、刘铤、曹文诏、黄得功、周遇吉、赵率教、满桂、尤世威、蔡懋德、熊廷弼、毛文龙等十八人。
“建忠义祠,将这些殉节忠义,请入祠中供奉祭祀,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加谥加赠,恩荫后人。”这十八人的首批名单也是朱以海钦定的,其中如熊廷弼和毛文龙一个是因党争获罪而被朝廷处死,一个是被袁崇焕处斩。
但二人于大明抗虏有功,朱以海特将他们列入首批殉节名单。
至于孙承宗史可法等更不用说。
七十六岁的帝师孙承宗致仕居乡,清军入侵,率全家守城,城破后拒绝投降,被多尔衮下令绑在马尾上拖死,孙承宗的关外战略,也是曾扭转过关外的颓势的。
孙承宗死时,有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守城战死,城破后,孙家一百多口人殉国。
孙承宗的辽东战略,在当时争议很多,朱以海不去过多探究对错,但其满门忠烈,却是值得褒奖的。
尤其是如今,更需要颂扬这些忠烈事迹,给天下人做榜样。
“孙承宗等十八人,皆追赠王爵、配享太庙、立传加谥。”
黄得功之前已经被朱以海下旨追封为靖南王,现也特改谥忠武。
冒襄四人站在监国面前,听到这旨意,都有些震惊,追赠王爵,配享太庙,加谥,这可太超规格了,尤其是熊廷弼和毛文龙,都是朝廷定罪诛杀的,现在不仅翻案,还如此追赠,如何不惊。
“寻找十八位忠义之后,各授男爵,录为官。”
大明开国后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以酬异姓之功,并无子男爵,而朱以海在不久前提出要增设子男二等爵位,改为五等爵酬功谢勋,并传诸其子孙,与国休戚。
这第一批男爵十八人,居然是授给殉国忠义之后。
朱以海给孙承宗等十八人追封王爵,还给他们的后人赐封男爵,并刊登于复兴报头版头条,便是要以此向天下人宣扬,大明对于忠义之士的奖励,也激励更多人能够学习。
把爵位给郑芝龙、方安国、黄斌卿这些人,朱以海是不情不愿暂时没办法的妥协,但是给孙承宗他们封赠王爵,给他们子孙赐封男爵,朱以海是非常主动的。
“孤知道你们都是天下有名的才子,这份大明忠义录好好编写,不仅要在报刊上连载,将来还要集结成册刊印发行的,好好写。”
对文章和报纸做了些批阅后,朱以海便去参加御营军事会议。
御营军事会议,实际上成了现在朱以海的临时最高决策机构,不仅仅是御营和北伐军的作战部署,甚至还兼讨论许多其它的军国政务大事。
进入军事会议的都加了一个办理军机事务,或知枢密事衔,御营军事会议不是正式机构组织,因此俗称的军机大臣、枢密大臣也不是正式官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