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议和之争(3 / 4)

谈到一半,没等到回信,勃然大怒,悍然入关,先杀卢象升,后屠济南城,明军损失人畜数十万,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说,真实的历史上,皇太极其实也很想议和的,他格局也不大,估计和荷兰差不多,想得到西班牙认可,承认他立国,然后大伙划分地盘,各归各管。

但崇祯居然耍了他两次,每次谈到一半就变卦。

于是一切按照原来的重演。

崇祯先同意议和,派朗中马绍愉和参将李御兰使清言和。

马绍愉五月到塔山(宁远前面明军唯一的堡城),送上明朝敕书。

但皇太极他们一看,感觉这敕书不像真的。

因为崇祯这玩意怕被留下把柄,让自己遗臭万年,居然不敢盖章印。

皇太极当然不干了,立马下令攻打塔山。

马绍愉劝清兵不要攻,清兵不依,还是勐攻。

明军自然抵挡不住,最后全城除了马绍愉,塔山守军和百姓,全部自焚而死,无一投降。

清兵护送马绍愉出城,又送马送粮让他回京。

塔山被破后,驻守宁远的吴三桂,不等朝廷命令,直接放弃宁远,全军退往山海关。(原历史他还等于京师被李自成攻破才走,这次吴三桂被徐敷奏鼓动后,直接就跑回山海关了。)

此至,山海关以北,明廷所有地方,尽归满清,几十年经营的松锦防线拱手送人。

六月,马绍愉回京,清致书崇祯帝约以平等相交及岁币、疆界事,将议和条款密件送陈新甲。

这时崇祯帝也在朝中焦头烂额。

早先陈新甲曾经不小心把想与清朝议和的事告诉过傅宗龙。

傅宗龙离京时,又把这事告诉过大学士、吏部尚书谢升。

谢升后来看到松锦大败,就把傅宗龙的话讲给了崇祯,崇祯帝召陈新甲过来质问,陈新甲叩头谢罪。谢升想了想,进言道:“那边如果肯议和,和也可以。”崇祯帝默然不语。

没想到,没几天,清使鲍承先就来了。

崇祯自然暗喜,赶紧指挥陈新甲秘密进行这件事,于是朝廷其余官员们都不知道。

后来有言官去拜见谢升,谢升不心说漏嘴:“皇上的意思是主张议和的,希望你们不要多话。”

当然了,谢升也可能不是不小心的,大概觉的皇帝会有担当,敢做就敢认。

现在疆事大坏,谢升也觉的必须议和才好,你崇祯帝难道就不想吗?

不料言官一传十十传百,个个大为吃惊,马上纷纷上书弹劾谢升,若崇祯有担当,这次就直接在朝廷上声明,这事是我让谢升干的,你们服不服都没用,听着办就行,大明朝的命运,或许就改变了。

但崇祯当然不承认啊,立马把锅推到谢升身上,谢升于是被罢官而去。

但崇祯还想干这事,继续交给陈新甲,再次告戒他不要泄漏出去,可朝廷官员又不是傻子,渐渐大伙都知道了,所以屡屡上书争议,但是他们都没有掌握到证据。

他们三天两头的上书,怒骂陈新甲,其实就是等于在骂崇祯。

崇祯被骂的焦头烂额,又没办法。

就在这时,马绍愉回京,带来清兵议和条件的密函。

陈新甲置于桉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这下完蛋了,瞬息传遍大明全国,连丁毅都拿到一份。

密函上皇太极说,希望大明承认大清国的地位,双方以现有的地盘划分边界。

并开启通商贸易,大明为兄国,大清为弟国,做兄长的,每年应赏赐给弟弟十万两银,二十万石粮。(岁币)。

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