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筒车(2 / 3)

撤。

安太清毫不犹豫地领军紧追不放,将吐蕃军一路南驱,由渭源赶到鄣县,由鄣县赶到盐井。

溃逃的扈屈律悉蒙军,又冲击到了仍在驻扎盐井的吐蕃军。

驻地将领虽然奋力想要约束住败军,但他的努力仍然被无情地击了个粉碎。

从武州赶来的田神玉领军,自侧翼发起攻击。

腹背受敌的吐蕃军顽抗半日后,完全失去抵抗意志,一溃不可收拾。

安太清、田神玉领军一路南驱,于二月十四日将吐蕃军逐出渭州。

然后与刘玄佐的岷州、李晟的兵马四面围攻,把这股吐蕃军彻底消灭。

扈屈律悉蒙于乱军中被俘。

在这段时间里,一件对农耕极为有益的器械——筒车,在金城郡问世。

水利,向来都是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

缺乏便利的灌溉,农耕便要受到极大的制约。

陇右道所处的地区虽然水网发达,而且历代的治政者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以方便灌溉。

但不可忽视的是,陇右道境内山地众多,不少高地离水源及灌溉渠道较远,灌溉相当困难,从而直接影响到荒地的开发。

不少居住在丘陵高地的住民,往往需要徒步跋涉数里、乃至十数里,依靠肩挑手提汲水灌溉。

有鉴于此,以筒车为代表的灌溉工具便应求而生。

历史上,水车是由三国后期的魏国人马均发明。

但是设备不够先进,与后世所看到的水车有很多不同。

筒车,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出来的。

而“发明者”正是安思霖。

自从上次的投石车那件事情开始,安思霖发现了一样新的爱好,鼓捣一些奇怪的器械。

这位胸有锦绣万千的女人,放弃了随军参谋的机会,选择改良器械。

继前次成功仿制并改进了投石车后,安思霖又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筒车做了出来。

而制造筒车的最初起由,只是因为在某次议事时谈及某些地区因地势过高,灌溉不甚便利,杨错顺口提了一下“要是改造汲水灌溉的器械就好了”。

安思霖听了之后大受触动,便着手开始研制。

就在节度使府上,在十多名仆婢的帮助下,安思霖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三台真正意义上的筒车。

分别是水转筒车、畜力筒车、高转筒车。

其中最让杨错觉得惊艳的是高转筒车。

这种筒车的构造是在岸上和水中各装一个能转动的大轮,水中的轮必须半个轮子浸没在水中。

上下二轮间绕以用绳索和小竹筒相间连成的长链环。

用水力或畜力转动岸上的大轮,使链环绕上下二轮循环回转。链环上的小竹筒经过水中时兜满了水带到岸上的大轮处,自动倾入水槽里而汇流入田。

众人在亲自见识了这种人力水车之后,大为惊叹赞赏。

第五琦主持下勘察各地情况,准备在陇右道全境加以推广。

随着对扈屈律悉蒙战事的顺利结束,这场大战才算告终。

双方经过这一番斗智斗勇,再度保持了稳定局面。

这次交锋,双方付出了不少的兵马牺牲。

对于陇右道来说成果喜人。

宕州刺史高升和岷州刺史刘玄佐在山南军的协助下,趁着兵力空虚,成功夺占了洮州和叠州。

河州也被杨错得到。

至此,除了鄯州和廊州之外,陇右道故地基本上被收复得七七八八。

这些成果需要时间消化,杨错明智的选择了停下来。

没有争夺鄯州和廊州,当然不代表他没计划。

汇集了李泌、韩滉、董晋、韩洄等人的一份西征计划书,放在了杨错的桌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