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如何在不损及家族根本的情况下,彻底断绝史朝义利用自己的不良企图,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
这封密函,也正是为了征求代宗皇帝的同意。
关于严庄的事情,早在一个多月前,杨错已有所耳闻。
事实上,当初派严庄前往恒州时,代宗和杨错就已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毕竟,恒州不比大唐治下,想要保守住严庄的身份秘密。难度系数确实大了一些。
甚至于,对严庄可能的反应,杨错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不过,幸好出现的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严庄已经真正归心。
“陛下有什么想法?”杨错垂下手中绢书,抬头看向代宗皇帝。
“就照严庄自己的法子来吧。”代宗皇帝沉吟了片刻,说道,“等他自己安排妥当了,就让他回长安。再留他在恒州,已经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而是在为难他。”
“嗯。”杨错点点头,“严庄的计划虽然不错,但也需要陛下与他配合好。”
“入川之前,我已去信给朝中大臣,让他们尽量配合严庄!”
“陛下准备派谁去接替严庄?”杨错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妹夫,你觉得崔造此人如何?”代宗皇帝的人选是浙西观察使李栖筠的宾僚。
向代宗举荐他的人是刘晏。
崔造字玄宰,唐朝博陵安平人氏,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
韩会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的长兄,只是时运不济,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崔造长于大略政务,为人谨慎沉稳,确实是辅佐李宝臣的极佳人选!”
杨错先是点点头,但随即还是提醒代宗皇帝道,“不过,恒州地处最前线,民风剽悍,更要紧是对史朝义威胁过大。史朝义纵然不敢直接出兵进袭,却大有可能施行诡计煽叛兴乱。”
“若无擅长奇谋机略之人,恐怕很难提防史朝义的谋算。而奇谋机略却恰恰是崔造的短处。”
杨错虽然没有和崔造共事,但是刘晏曾向他提起过崔造。
“我也正有如此顾虑!”代宗皇帝缓缓点头。”妹夫有什么好人选么?”
“以才识论,李泌、乔琳等都是最为适合的人选。”
“不过他们都身担重任,不便分身。”代宗皇帝轻叹说道。
想了想,杨错沉吟着说道,“陛下。不妨加派一长于机略之人与崔造同往恒州!”
“这倒是个办法……”代宗皇帝眼睛一亮,但随即仍显踌躇地说道,“不过,长于机略之人并不易寻,更关键是要能与崔造互弥互补。若两人配合不佳,反倒不美。妹夫可有人选?”
“韩滉如何?”杨错笑着说道。
“虽有些性骄,倒也是一时才俊。”略一思索后,代宗皇帝也笑了起来,“记得齐王曾说过,众谋士中,韩滉天分绝佳,却也最令他牵挂。”
“韩滉长于参谋军略,临机应变。若能尽展其长,善避其短,应当可堪大用!”
“嗯……”想了想。代宗皇帝点头说道,“妹夫所言在理。就让崔造和韩滉一同前往恒州吧。”
见代宗皇帝面露倦色,杨错也没有多做逗留,半盏茶工夫后便行离去。
暂别代宗皇帝后,杨错并未回房歇息,而是让人将韦皋、高崇文、柏良器、杨志廉四人召了过来。
“……山字营出两百人,由柏将军亲自统掌,与杨将军一并护卫陛下的安全。这两百人,以五十人为一班。每三个时辰一班,十二时辰不得间断。”
“高将军,你派出飞军,在成都方圆百里之内撒网潜伏,但凡发现有异常之人,即行擒拿搜查。”
“韦将军,城外大军时刻不能放松戒备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