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找给我的40元,这两双鞋的价值你不应该按照30元去计算啊,30元这个数字只是你给我定的而已,难不成你给我定价为免费,你就不赔钱了吗?因为咱俩谁也不用给谁钱,谁也不用找谁钱!这样算是不对的,即便是你把这双鞋定价为免费,你依旧亏90元,因为这两双鞋你是花90元买来的!如果你把这两双鞋以一共10元钱的价格卖给我的话,那你还赔一百元吗?不是吧,那样的话,你应该赔了180元才对,因为两双鞋价值90元,你还找了我90元零钱!如果你定价20元两双的话,你就赔170元,如果你定价90元两双的话,你就赔100元!难道说,你赔了多少钱,取决于你给这双鞋定义的卖价高低吗?不!你究竟赔了多少钱,应该取决于这双鞋是你多少钱买来的,加上你找给了我多少零钱!”辰辰教李哥如何算账的时候,琳琳是一边听,一边笑。
“行!可以,就凭你这么会算账,明天的鞋我也给你买定了,明天我给你钱,你自己去买,我倒要看看你知不知道应该找多少钱回来!好了,你玩去吧!”李哥急忙把辰辰给打发走了。
“噗嗤,怎么样李哥?被辰辰把智商摁在地上摩擦的感觉不好受吧?你知道吗?刚才辰辰给你讲题的时候,好像是一个老师在教学生一样,哈哈哈!真是笑死我了!”琳琳终于还是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这小子的抗干扰能力是真强,想不到我那么误导他,最终都没有把他给带到沟里去!”李哥发自内心肺腑的钦佩到。
事实上这类题,有一个混淆点,那就是错误的把同一笔钱重复计算!在计算这种题时,一定要把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都梳理清楚,千万不能计算两次,甚至三次!
乍一看这道题,李哥亏了两双鞋钱,也就是90元,因为进货价是45一双,然后,李哥还给顾客找了40元零钱,因为顾客给了他100元,李哥是按照30元卖的,所以1006040,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李哥已经亏了90+40130了,而这时候隔壁店铺的邻居找过来了,说钱是假的,于是李哥又赔给了邻居一张100元真币,也就是说,李哥亏了130+100230元!
对不对?
不对!!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站出来指出李哥的纰漏之处,那就是,你只计算了你支出的那一部分钱,可你刚刚收进兜里的那60元钱你还没有算啊!你确实找了顾客40元,可你从隔壁那儿拿来哦那100里,你除了找给了顾客40元以外,你剩60元呢啊!这60元难道你就不算了吗?也就是说,你最终亏损的不应该是23060170吗?你不能光算支出,不算回报啊!
那么问题来了,李哥最终亏损170元的结果对么?
不对!
这就是同一笔钱重复计算所带来的错误后果!
咱们换个思路:李哥当时手里没有零钱,所以只好向邻居暂借100元零钱(就等于用假币换),事后又还给邻居100元(等于赔),他和邻居之间是等价交换,有借有还,不存在谁亏谁赚的问题,对不对?所以纵观整个交易过程,看似是三方,其实是两方才对,这中间根本就没有邻居什么事,他只不过是向李哥借出100元事后又如数收回而已,不存在利害关系。全部利害关系只存在于李哥和这个顾客之间,简而言之,顾客的所得就是李哥的所失,就这么简单!假定李哥手里有零钱,不用向邻居换,那么他收了顾客的假钱,再从自己兜里掏出40元连同2双鞋一齐递给了顾客,顾客转身走了,那么,这时李哥亏了多少钱?40+45+45130,这就是李哥赔的钱!如果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来讲呢?顾客赚了两双鞋90元,和李哥找给他的40元,加一起也是130元!
以上是第一种解题思路!
前边之所以有人认为是230元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