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了,一班是理科重点,二班就成了文科重点班,顾思喆和司马睿学理,郑音跑去文科班了,这个她不意外,就上一学年的表现来看,她的文科更占优势。
其实汪婷的文科比理科要好,但文科背的东西太多,她不太有时间消磨,而理科这些题大部分她都见过,做过,无非是动动脑子就能学好,不是那种怎么学都学不会的类型,所以为了省事儿,腾出更多时间刷题和写作,她选择了理科。
比起在高一,高二明显更忙了,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和习题,因为理科全靠刷题。
在高一下学期,也就是今年4月份的时候,汪婷还报名了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预赛。
今年9月刚开学,就参加了全省的联赛,幸运的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入选了省队,只有省队成员才有资格参加决赛。
今年的决赛已经通过省队传达,于11月22日举行,就此决出国一、国二、国三奖项,其中6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选拔。
96年3月,进行两轮集训队选拔,最终选出6人组成国家队参加io,io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进行。
汪婷穿越了这么多世,还是第一次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对于这个竞赛,她是陌生的,当然,题型也是刁钻到她无法想象的地步,所以初次参与,她觉得自己的脑子都要秃了,那可真是穷尽毕生能力,才拿到了省内赛事的第一名,太难了!
同年9月份还有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这个比赛她在初中的时候就参加过,也算有一定的经验,不过因为和数学竞赛有很多冲突的点,所以她没有报名。
除了物理外,还有化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些不是时间上不对,就是精力不够去准备。
直到听老师说今年还有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时,她心动了。
新概念作文比赛她知道的时候已经9月份了,投稿截止日期是11月初,分为初赛和复赛。
所以还来得及,写稿并不难,投稿也很顺利。
外研社外语素养大赛,报名截止日期是12月,不管哪个比赛,都是以个人形式参加,比赛分地区赛、外卡赛和总决赛。
初赛在报名之后,复赛都得到明年年初。
所以汪婷的高二上学期,除了正常学习之外,就是奔波于这三场赛事,在11月底的时候,她还去首都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的冬令营,为期五天,11月22日报道,23日开幕式,24、25考试,26日结束。
考试分为两天,每天3个试题,考试时间4个半小时,每题21分,总分126分。
“选择走竞赛之路,就是选择了一条看似容易,实则很辛苦的路。”
这是他们省的领队在开始考试之前对他们说的话。
要进入冬令营,需经过层层选拔,在参加全国联赛淘汰掉同省对手后进入省队,冬令营期间进行国家队选拔,才有资格参加国际比赛。
这场考试堪比高考,一个教室三十个人,两名老师监考,每个考场外都有各种高科技防作弊应对手段。
考场除了唰唰唰演草纸的声音外,就只剩下了偶尔的咳嗽和呼吸声,便是连监考老师的脚步声,都轻的听不见。
汪婷是在首都人大附中考场进行的考试,这与她参加过的语言类考试不一样,完全是沉默式作答。
走出考场的时候,身体紧绷的那根弦彻底松开,别提有多舒服了。
最后一天还有活动,之后才返程回豫。
此次奥林匹克机会难得,她又是外国语中学唯一的代表,不管能不能进入那六十名,她都算成功。
在数学竞赛上的紧张感,并没有延续到英语竞赛、作文竞赛。
作文竞赛的初赛是以征文的方式参加的,不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