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乱操(1 / 2)

第二天,“吴团”进行了第一次操练。

拢共两百余青壮,若照不系将禁军的编制,可以编成两个“都”,但既非正经军队,就不好叫什么“都”,而是曰“连”,主官也不叫啥“军使”、“都头”,而曰“连长”,朱荣为第一连“连长”,“副团长”王进功兼第二连“连长”。

“团长”是谁?自然是俺们吴大官人啦。

“吴团长”是内部的称呼,对外,就是“吴将虞侯”了,亦可简称“吴虞侯”。

这两百多青壮佃户之外,吴浩还有几十名庄客——说“庄客”是好听的,其实就是地主豢养的打手,但吴浩并未把这几十个“自己人”编入“吴团”,原因呢,这班打手,其中虽也有勇悍的,但大多都是欺软怕硬的刁滑之辈,欺负欺负老百姓可以,正经见仗,不能指望这种人。

因此,他的私人武装的真正底子,就是眼前这两百青壮佃户了。

若是不系将禁军,一都之内,军使、都头之下,依次有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非但皆无定员,而且,这班武吏的名下,亦皆无固定统属,只在执行具体任务之时,由主官即军使或都头分派,带领某某、某某等若干军士办理某某差使。

这种暧昧混乱的机制,为“吴团”坚决摒弃。

“吴团”的制度如下:

每一连,分成三个“排”,每一排,分成三个“班”,排设“排长”一员、“副排长”一员,班设“班长”一员、“副班长”一员,皆为定员。

“三三制”以及“连”“排”“班”的名目,皆出于吴将虞侯之建议,至于大官人为啥一定要用这三个字眼,王进功、朱荣也不明所以。

“三三制”本身,倒不算太特出,同“伍长”“什长”什么的,也差不多嘛。

但排长、副排长、班长、副班长的任命过程,就委实特出了。

排、班分好之后,吴团长宣布:

排内自行举荐或毛遂自荐排长、副排长人选,然后投票选举,得票最高者为排长,次者为副排长。

先选排长,再选班长,程序是一样的:班内,自行举荐或毛遂自荐班长、副班长人选,得票最高者为班长、次者为副班长。

若有得票相同之情形,则由“上头”择定。

做了排、班长后,若有不称职之情形:或者缺乏组织动员能力,或者不能“身先士卒,以为表率”,或者军事素质拉胯,或者处事不公,则就地免职,新的排、班长由“上头”任命,不再选举。

排、班长有多少不等之米粮津贴,按月发放。

这下子热闹了!

排、班长到底要做些什么,佃户们其实大多懵懂,但“米粮津贴”可是实实在在的呀!

选举过程混乱不堪,佃户们争的面红耳赤,若不是大官人、王师傅、朱郎君等就在上头盯着,有的人,大约都要彼此老拳相向了。

吴浩一直笑吟吟的,从头至尾,没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的意思。

俺以为:民主选举,其实是最好的“初动员”!

申初(下午三点)集合,差不多到酉正(下午六点),方才完成了所有的程序。

暂无必要挑灯夜战,也即是说,第一天的“操练”,只“操”出了连、排、班的编制和排、班长的人选。

但吴浩很满意,高声宣布最后一项流程:开饭!

一桶一桶的白米饭,一桶一桶的肉汤,一坛一坛的酱菜,依次抬了上来。

佃户们欢声雷动!

白米饭、酱菜也罢了,肉汤——一年能喝到几回?

何况——管够?

操场上此起彼伏,“谢大官人!”“谢团长!”“谢虞侯!”

次日,正式开操。

具体的操练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队列,一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