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有着相关的档位区间。
大概就是光柱刚命中目标时,初始破坏力是0.1戈特每秒,跟输入的能量一样。
当命中一个目标超过五秒,能量得到凝聚,输出会从原本的0.1戈特每秒变成0.3。
若是命中一个目标超过十秒,能量会二次凝聚,输出从0.3变成0.5。
能量最大输出区间是在第二十秒的时候,能直接达到0.9戈特每秒。
如果算上阿尔法级战列舰对火力的加成,能勉强达到1戈特。
这也是超热力激光MX的输出极限了,往后无论持续多久,也只能按照最大区间1戈特每秒来。
毕竟从头到尾输入的能量是不变的,能在短短二十秒从0.1变成1,整整十倍,已经足以证明这个能级武器的强大之处。
正因为持续输出的特性,导致这种能级武器就算远距离命中,能量削减也很小,不会出现隔太远没伤害这种情况。
当然,缺点也非常明显,爆发力不足,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展现出足够的破坏力。
比如遇到一艘惩罚者级战舰,小型粒子护盾的阈值是1.5戈特。
如果是其它阿尔法级战舰配正常的III型能级武器,估计就一炮的事。
但超热力激光MX得慢慢磨,花个七八秒才能把小型粒子护盾磨掉,再花个两三秒把战舰装甲打穿,加起来就十秒了。
如果面对的惩罚者级战舰非常多,就得挨艘磨,每艘都是十秒,非常墨迹。
而且攻击途中不能出现阻隔物,不然光柱会被中断,能量得重新凝聚,时间还会久一点。
估计也是这个原因,之前马休斯面对流亡号时才没有硬拼。
毕竟流亡号爆发力太强,超热力激光MX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撑不到最大输出区间就要炸了。
不过,换到正常战场,这种武器搭载在刺鱼号上面,就会显得非常合适。
因为战列巡航舰的战场任务,就是在友方战舰的保护下进行超远程定点或者移动输出。
基本上只要不受到针对,持续打二十秒以上是很简单的事情。
特别是面对粒子护盾非常厚的战舰时,比如护卫舰,更有奇效。
通俗点来讲就是,敌舰越强,越耐打,能让超热力激光打得越久,性价比就越高。
或者说超热力激光MX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对抗强敌,而不是欺负弱小。
第二种刀锋热力矛的输出方式就很直接了,II型能级武器,算是副炮,并没有呈现在刺鱼号的外表,而是内置了,在刺鱼号的底部。
需要进行攻击时,这种能级武器才会从展开的外层装甲下面露出,像是鱼类的鳞片,又像是开刃的刀锋,弯度明显,总共九片,每一片长度都接近三百米,相互缠绕。
激活后,所有刀锋都会发光,通过一秒的凝聚射出类似光矛的能量形式攻击。
九片刀锋同时激活的话,那就是九发光矛,能分散,也可以单单锁定一个目标。
常规有效射程19000公里,最佳射程14000公里,算上刺鱼号的加成能达到16000公里左右。
消耗舰用能源,每片刀锋的充能时间为三秒,每次攻击消耗0.08戈特。
最近距离能造成0.32戈特的输出,也就是四倍输入能量。
九发光矛打在同一个目标也差不多有2.7戈特的输出了,还算可观。
只是这个能级武器的能量衰减非常严重,距离稍微远一点杀伤力就很普通了。
总而言之就是打近距离比较弱的敌人性价比很高,打远的敌人会没伤害。
不过,这个东西刚好能跟超热力激光MX配合,一个打小,一个打大,防止出现遇到大量低级别战舰无法有效对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