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
朱榔直接发明了一种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如果没有朱榔,明朝大概会在1635年,火器研究家毕懋康也制作了燧发枪。
可惜的是,毕懋康制作出来的燧发枪,它的构造和性能与以前的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
当然了,即使是这样,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
也算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
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
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随时都可发射。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
在大明火器史上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
但是现在朱榔直接将大明的火器提前了几百年,也让大明军队的战力呈几何倍的增长,本来倭岛的战争处于了胶着状态,因为朱棣的军队已经处于疲惫状态了,朱榔这边刚刚研制出了燧发枪,并且三段射击也是刚刚磨合,需要一个演练的地方,朱榔给朱樉和朱棣去信。
信中大抵的内容是,只要给金一万两,银三十万两,就会借给他们一支无敌的军队。
朱樉和朱棣都是相信朱榔了,立即一起答应,不过,一开始朱樉和朱棣看到了到达的所谓无敌军队,居然是一群背着燧发枪,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二岁的娃娃兵的时候,都齐齐的认为自己被耍了。
因为这群娃娃兵总数不到三千,前面的北朝可是集结了至少五万人的大军,而且都是武士组成,要知道倭岛武士可是不怕死,这三千娃娃上去还不被吃了。
更重要的是,带队的还是一个官二代,名叫瞿能,这位瞿能很有意思,他是按照明朝军队爵位可以世袭的制度,瞿能子承父业,继承了父亲瞿通的官爵,以四川都指挥使正二品走马上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瞿能继承了父亲的恩惠,决不是他甘愿为之。
瞿能自小生长在军营,耳濡目染之中,养成了他不仅特别会打仗,为人处事还非常谦和低调。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多年征战,还让瞿能对如何治理地方事务,同地方官员如何搞好协调和相互之间的配合,逐渐有掌握了属于他的一套独特的办法。
可以这么说吧,就是瞿能没能继承父亲的官位,相信他也会一步一步达到他的父亲瞿通这样的官级和职位的。这么说决不是可以吹捧瞿能,这在他坐上四川都指挥使这把交椅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才华。
虽然大明王朝自公元1368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开国皇帝朱元璋励精图治,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如何治理好国家上来了。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范围,在大明朝开国不长的时间里,也只在江淮,包括两湖区域才有这样的局面,原因很明白,离京城应天太近了。
虽然,四川因特殊的地理条件阻隔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战乱,但是,也未能幸免的逃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于川外一样战乱过后百业凋敝,民生多艰。目睹如此艰难的情形之下,使得瞿能所率领的镇守四川的军队日子也是非常艰难的。
因为军队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