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晋阳长公主:你说他是不是……对本宫腻了?(1 / 4)

大明宫中

贾珩听着竺元茂弹劾奏疏,心头思忖着:

“至于所谓谋算于我,落在天子眼中,恰恰不会以为我和韩癀暗通款曲,而这种程度的谋算,事实上,也很难说是谋算。”贾珩凝了凝眸,觉得这里面藏的机心,似乎有些深。

主要是韩癀此人,心思莫测。

按说,他和其子韩珲也算是相识已久,随着他权势愈炽,而韩癀竟没有主动过来巩固联系,这种处事风格落在天子眼中,就是很本分。

其实,韩癀所领的浙党始终有一个致命弱点——没有可倚重的边将。

在如今谁主导边防防务,谁登顶内阁首辅的政治默契下,这是韩癀成为吏部尚书,竟不能为首辅的真正缘由。

“只是党同伐异,非我所愿。”

贾珩念及此处,再抬头去看崇平帝,果见崇平帝脸色虽不变,但皱了皱眉,似有些不豫。

就在这时,不等科道言官发难,杨国昌出班奏道:“王子腾整顿京营之兵,清查空额,裁汰将校,旬月之间,成效斐然,老臣虽不知兵,但深知世间之事,多需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而老臣以未能附和贾云麾先见之言,彼时,李、韩、赵三位阁老也在殿中,当知老臣当日并未阻碍云麾将军忧切之谏。”

贾珩暗道了一声,又是一个老狐狸。

这是避重就轻,至于特意点名李、韩、赵三人,意思他们也在,他们都没说什么,集体负责。

殿中一时陷入诡异的安静。

贾珩想了想,也出班奏道:“臣,贾珩有奏。”

崇平帝面色微动,转眸看向贾珩,目中冷意散去许多,问道:“贾卿有何言要说?”

贾珩拱手说道:“圣上,京营将校于剿寇逐虏怯懦畏战,但于扇动兵乱事上却有包天之胆,臣得圣上信重,授以天子剑,督察整军,知其不法,因掌着五城兵马司,遂得预警,当时臣进奏内阁,众说纷纭,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抚恤受难将校,不使耽搁朝廷奋武大计。”

无论如何,他都需将崇平帝从这件事儿上摘出来。

崇平帝用王子腾,因为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不用他整军,还能用谁?

但王子腾不堪大任,闹出乱子,只能是其一人之错。

崇平帝赐了他天子剑,谁还说崇平帝识人不明?

这都是王子腾急功近利,杨国昌蒙蔽圣聪,一切与崇平帝无关。

众说纷纭,下方群臣自己去猜,究竟是谁干扰了天子的判断。

下方众臣闻言,就有人目中异色翻涌,出班赞同。

贾珩此刻风头正盛,几乎无言不得附和。

而贾珩本来说的也是实情,崇平帝赐以天子剑,在某种程度上都算是先见之明。

总不能让天子未卜先知吧?

崇平帝面色澹然,道:“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生,贾卿提前察知兵乱,向内阁示警,朕若鉴纳卿言,想来也不会有此变乱。”

这就是互给台阶。

一副礼贤下士,知错就改的明君形象,瞬间在群臣面前立起。

“臣不敢当圣上此言。”贾珩面色肃然,拱手说道:“此事系由王子腾麾下李勋等将,滥施兵刑,方得激起兵变,而被裁汰将校早怀怨恨,信其逆言,借机生乱,臣以为当务之急,不能因噎废食,而碍整顿京营大事。”

由他这位平叛之臣,给予此次事件定性,压制在一定影响,反而不会破坏如今营造的大好局面。

至于内阁首辅杨国昌,此次虽未得明面处置,事实上也不可能因此事而得处置。<.

经此一事,不说朝野观感如何,关键是崇平帝的看法。

人都是这样,自己出错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