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离间(1 / 3)

亚历山大在解决天山南麓几个城市的事情后就开始东进,卡珊卓斯早已派人来说他已经在楼兰国休整等待了,不过粮食却已不多,沿路国家人口太少,根本不足以补这么庞大的队伍,粮草物资从巴比伦或印度到达索格底亚那后,后续的补给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费尔干纳盆地经过休循和捐毒输送到疏勒,然后从疏勒运往前线,这条路虽然近,但道路非常难走,输送速度非常缓慢;另一条是经过塞地后沿着阿拉套山北麓经过阿拉山口,从天山北麓运输到前线,这条路虽然稍长,但所经地区道路要平坦的多,速度并不比南线慢。当然,其中一部分物资还要运送到阿尔泰山南麓的城镇中。南线主要补给卡珊卓斯的部队,并与各邦国进行贸易,北线则主要供应亚历山大的部队和北面的城市。

塔里木盆地的攻略已告一段落,接下来亚历山大要面对的是盘踞在罗布泊以东、玉门关以西、以敦煌为中心的乌孙人,现在的乌孙远远没有后来猎骄靡建国于塞地的时候那么强大,甚至要比现在在他们东边的月氏人还要弱一些。不过亚历山大知道,从现在开始他遇到的对手都不会很弱,东方的这些民族要么就是强悍的游牧民族要么就是体制完善、城坚兵利、人才辈出的战国诸雄,而他们的人口都比较多。

亚历山大对乌孙和月氏的人数和实力完全不了解,只是根据印象在推测,不过这还远远不够,亚历山大是个谨慎的人,他不打没把握的仗,而且总喜欢用最少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要求预先做好大量精确的情报工作并制定周详的计划。不过,亚历山大不是不能打硬仗,和安提柯的最后一仗就是一仗硬仗,也正是那次惨烈的战役让后来亚历山大每次作战都是智计百出、奇正结合。

亚历山大给卡珊卓斯下达了指示,让他派人以吐火罗商人的身份前去侦察乌孙和月氏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他也让人混入了前往东方的龟兹、焉耆的商人队伍中。恐怕也只有吐火罗人中才有那么多懂得各吐火罗国家或部落语言的人,而且他们出面也比较方便,没了他们还真不行。

亚历山大回车师后开始练兵,特别是对旗语的识别操练和纪律的培训是重中之重,毕竟很多民族的军队混在一起如果不能配合好,那上了战场是很危险的。

乌孙于西域诸戎,与蒙古利亚人种不同,乌孙人青眼赤须,所以应为赤发碧眼、浅色素之欧罗巴人种与蒙古利亚人种的过渡种图兰人种。而月氏人(禺氏)作为西北戎夷之一,虽然亚历山大认为他们应该是属于吐火罗人的,但实际上它的由来也是莫衷一是的。梁启超、胡适、杨建新等主张本地“土着”说;何秋涛认为是北方民族,王国维发挥了何的观点,根据《穆天子传》记载,认为月氏人是秦汉时从雁门(今山西境内)西迁到河西来的;孙智辉以为是从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帕米尔(古葱岭)一带的游牧民族迁来的,他认为帕米尔一带是我国古民族的发源地,强盛后东迁、逐渐进入中原,月氏人就是东迁时留在河西的;翦伯赞则认为月氏人是“鄂尔多斯”的后代,他认为月氏是夏族的一个原始民族,是羌族的一支,最早住在鄂尔多斯(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在史前时期,一支东徙中原,一部残留原处,一支西徙甘肃,还有一部分西徙到塔里木盆地……

月氏在春秋时叫“禺知”,又渐渐移至河西,秦汉时叫月氏。虽然说法多样,但亚历山大认为他们应该和乌孙一样,具有白人血统。

一个多月后,行商斥候终于带来了消息。

“陛下,斥候探得月氏人控弦近8万左右,乌孙人在6万人左右,月氏人与乌孙人不和,双方为争夺草场时常相互攻伐,不过总体而言,乌孙人败多胜少。”

“很好,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好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我们可以派人离间他们,让他们斗个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