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精心准备的奏折,犹如一封急件,首先落入了房玄龄的手中。
起初,房玄龄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只当是刘欣例行的政务汇报,心中并未泛起太多涟漪。
然而,当他轻轻展开那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奏折,仅仅是一瞥之间,他的双眼竟猛地睁大,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啪嗒!”一声轻响,奏折竟不慎从手中滑落,房玄龄这才如梦初醒,连忙弯腰拾起。
他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呢?不对,这完全有可能!我必须立刻向陛下禀报此事。”
话音未落,房玄龄已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了尚书省的大门,直奔李二陛下处理国事的甘露殿而去。
他的步伐之快,简直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引得沿途的宫人纷纷侧目。
“房相这是怎么了?平日里见他总是从容不迫,今日怎如此失态?想必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宫人们私下议论纷纷。
房玄龄一路狂奔,即便是皇宫的广阔也未能阻挡他的脚步。
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甘露殿外时,已近乎虚脱。甘露殿外守候的小太监见状,吓得连忙上前搀扶。
“哎呦!房相,您这是何苦呢?难道连性命都不顾了吗?”小太监关切地问道。
“快!我要立刻面见陛下!”房玄龄急切地催促道。
“您先别急,待我前去通报。”小太监安抚着房玄龄,随后迅速跑入殿内通报。
不一会儿,小太监便领着房玄龄进入了甘露殿。一见李二陛下,房玄龄便迫不及待地喊道:“陛下,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啊!”
李二陛下微微一愣,好奇地问道:“玄龄,究竟是何等好消息能让你如此激动?”
“陛下,是水稻!水稻大丰收了!”房玄龄兴奋地回答道。
李二陛下初闻此讯,并未显得过于惊喜,只是淡淡地问道:“水稻丰收便丰收了,何至于如此激动?”
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了什么,惊讶地问道:“你是说,平安侯刘欣种植的那些水稻丰收了??”
“正是!这是刘欣的奏折。”房玄龄连忙将奏折递上。
一旁的小太监接过奏折,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仔细阅读着奏折,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激动。
“哈哈哈!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李二陛下畅快地大笑起来。
“恭贺陛下!”
李二陛下的笑声在甘露殿内回荡,他深知刘欣种植的水稻大丰收意味着什么。
这证明占城稻非常适合在大唐推广,不仅品种优良、产量高,而且据刘欣所言,这种水稻还具有良好的抗旱抗虫能力。
今年已经试种了将近千亩,稻种问题得到了解决。明年,他们就可以大范围地推广这种水稻。
相信不出五年,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见到占城稻的身影。不,以后这种水稻将不再被称为占城稻,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名字——贞观稻。
贞观稻始于贞观元年,它必将传遍大唐,惠及万民。李二陛下对此充满信心。
“房爱卿,今年的秋收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吧?各地的收入情况统计出来了吗?”李二陛下关切地问道。
“陛下,虽然今年遭遇了干旱和水灾,但由于预防措施及时、水利工程完善,总体收成还是不错的。”房玄龄回答道。
“哦,好,很好。”李二陛下满意地点点头。
“陛下,离长安较近的州郡的钱粮已经收缴完毕,远处的也都在运送的路上。”房玄龄继续说道。
“那可否支持朕发动一场战争呢?”李二陛下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房玄龄闻言,心中一惊,连忙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