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都向前看(2 / 3)

瓦房之上 一缕梅目 3146 字 2020-09-03

候的我们,几乎站到了当地的时代发展的顶端,看见了我们在当地、在自己家庭中,能看见的最高最远的风景,也有了父母们以举家之力让我们自由前行的能力。ii

说到这一点,我又不由得眼眶发热,从前总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但当回头看去,才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比我们的父辈、祖辈们高多少,不过是他们踮起脚尖,节衣缩食,让我们站在了他们的肩膀,甚至是头顶上了。这样的深爱,不仅仅是自然的繁衍需要,更是生而为人的无私情感——值得代代歌颂吧。

所以,那时候年轻的我们,也从不曾忘却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家人,但我们的家人,在无法帮助我们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到不拖后腿,告诉我们往前冲即可。

所以啊,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有着时代、社会发展给予的巨大机遇,也凝聚着父母亲人的爱与期望,和着我们自身对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这种骨子里最初的积淀,成了我们心灵的种子,形成稳定的人格,在后面的社会奋斗中,能够于日见浮躁与生活琐碎中,站住脚跟,最终跟随自己的内心,虽不免诸多的和光同尘,但眼里,始终有着那么一星不灭的对家人情感与对自我人生向往的独特光芒。ii

三、关于瓦房、瓦房之上与文化的关系

我们生活过或正在生活中的那些村落、乡镇、县城里,就曾有一片片的瓦房,哪怕,后来一些瓦房被改造成了楼房,在那里生活的人们,还带着瓦房的记忆。

文化的传承是一条流淌不间断的河流,旧与新,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简单断代罢了,当然,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旧,需要舍弃,但更多的,还是在新时代里或隐或显地被传承的同时又被时代所创新了,人心的不足,便在时代的推动中,表现在了奋斗上——对现状的不满足而后不断通过努力来达到突破之后又不断地追求着新的高远上。

因此,想要揭示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就要看到是人的发展,是人接受着新旧文化的精髓后内化成自我需求、情感、意志力、能力后,再成为人的一种外显行为的创造,并在个体变化的过程中汇集为群体行为,从而真正地推动着地区的发展。ii

也于是,在新时代中,旧文化与新文化的碰撞中,新的一代人如何吸收新文化,之后如何创新,再度从当下的社会实践中发生新旧文化的再度碰撞后,融合成新文化,同时也完成个体在某一人生阶段中达到自己某一层面的目标或变化,大概就是我个人对瓦房和瓦房之上的一种意愿的表达吧。

四、附注

现在的确时间紧凑,肩负学习、读书和写作,还有运动的任务,脑子却有些犯懒,对这样的创作随笔没能做过多的布局谋篇,只是在有感想也时间宽裕的时候,随着脑海里流出来的文字递送到指尖后,再通过键盘传输到屏幕上。想想从前那些写作的人们伏案写字的辛苦,自己算是轻松了吧。只是也脑子累,流出来后就不太够心力回头再审视了,肯定有不够严谨的地方,读者请见谅吧。ii

也大概是因为犯懒,一直想好好感谢我的责编慕斯老师做的作品封面,真是很得人心啊,大爱!却一直未能及时表达谢意,这会便一并表达——文字者便以文为心了。

说起慕斯老师,也是一位非常nice的好编辑老师,认真负责,平易近人,有问必答,而且处理问题迅速。我篇章发布时发错卷,只要一和慕斯老师说,便能得到立刻解决,而且不厌其烦。尤其有一次是假期,我晚上过十点了好像,至少也是晚上九点过了吧,给发了个什么问题,竟然得到慕斯老师的即刻回复,把我惊到了。感谢!最近又因为我的对手机信息的不够关注而带来的诸多影响,包括慕斯老师询问我的基本信息的补充来为我的第一部作品《乡野孤儿》申报一个奖项,我竟然在老师两天连续询问里没有丝毫的觉察,过完周末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