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
成本降低之后,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燃料以及人工成本算起来不是很高,贵的是火箭本身,火箭本身的发动机,燃烧室,罐体,以及一系列的系统这才是难点。
“推进器返回轨迹正常。”
“推进器返回速度正常。”
“货仓轨道正常,速度正常。”
“货仓接近轨道……。”
货仓与火箭分离的时候速度就达到了十几公里每秒,一般的卫星都在几百公里高度,货仓分离的地方是空气薄弱的区域,只要一个小推进器持续推进加上惯性就可以了。
并不需要太大的推力,就像下坡骑自行车冲出去之后,只是带一点助力就可以跑很远。
这也是那个原理,而且货仓脱离的时候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在下面几十公里空气阻力很大。
一道超过二百公里,地球引力与空气的影响就很小了。
货仓到达预定轨道附近,这个时候地面就可以控制了,因为这个时候速度已经降下来了。
货仓那边基本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切入轨道,货仓上面也有燃气舵,也需要转向。
其实西飞这边这些人的心思主要在货仓上,这一次货仓是带了不同轨道的三颗卫星,都是两吨多重的大家伙。
一箭多星的难度分很多,就像某个吹牛皮的一次几十颗,他的几十颗大部分是一个轨道。就像珠串一样,这难度是最低的。
而最复杂的是多轨道,不同高度,不同轨迹的,这就需要货仓这个来进行移动了。
大部分卫星不具备变轨的能力,因为那玩意会占据重量,大部分卫星也不需要变轨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卫星没入轨就报废了呢……。
而且变轨卫星不是谁都可以制造出来的,没有在太空环境的试验,你都不知道变轨的推力需要多大。
变轨不是说启动一个燃气喷口,而是多个一起辅助,要是启动一个,那就变成陀螺了,在太空高速自转了,真要这样……那就失控了,说不定就撞到什么阿猫阿狗的了。
不是曾经有卫星来碰瓷咱们的吗,其实就是想借口失控来整咱们,幸亏被咱们躲过了……。
货仓不单单需要推力,还需要方向也就是燃气舵,货仓这边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不同,储备燃料数量不同。
而且货仓悬浮在空中,也是多个燃气舵一起做工,才能保证卫星释放在轨道上面。
这需要极为复杂的计算系统,燃气舵的力度,角度不一样,后果都不一样,不像地面上这样。
“高度六千米,推进器姿态转换成功。”
“高度五千米,方向纠正成功,轨迹正常。”
“高度三千米,发动机点火成功。”
这助推器在80公里的高度是斜着飞回发射基地这边的,因为在发射的时候火箭是垂直的,但是地球是在转的。
所以大部分视频看的火箭都是斜着飞的,那是因为地球在自转。
所以要降落不能垂直降落,那样的话,会在几百公里之外去了。
而且斜着飞还可以降低本身的速度,直线落下的话,速度指不定就是多少马赫呢。
火箭回收在空中飞就像是巡航捣蛋一样,巡航捣蛋是末端加速,这个是末端调整姿态,然后反推。
“看!”何贵已经带着人出来了。
一个巨大的白色火箭,从碧蓝的空中,带着光线的折射,亮闪闪的带着橘红色的火焰,直接朝海上回收平台落下去了。
火箭直接落在了回收平台上,干净利落。
“火箭回收成功。”
“火箭熄火成功。”
哗啦啦的!大家都鼓掌。
后续还有复杂的回收过程,抽空燃料,整体转运回发射基地。